各教学院部:
教研活动是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改革、解决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根据我们职业本科第二个循环人才培养需要,特对进一步规范教研活动强化教研管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要以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聚焦人才培养环节,明确每学期教研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要以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为着眼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注重总结、概括、凝练职业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亮点与特色。
二、进一步明确教研活动的内容
要将学校及院部日常工作安排、一般工作总结等事务性会议与教研活动区分开来。教研活动应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能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培育优秀教学成果为重点,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要点、重点,同时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相关安排和本院部实际情况,围绕下列主体开展教研活动。
1.开展课程改革主题活动。围绕年度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一系列课程改革主题活动,厘清课程为什么要改革?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等方面的问题。
2.新入职教师培养。按照学校新进教师培养计划,从师德养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案撰写、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科研业务提升等方面进行指导,开展相关示范课、观摩课活动。
3.集体备课。每学期教研室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内容应包含研究课程教学标准、解读课程目标、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分析学生学情等方面。
4.开展“融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活动。安排1-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分享,针对融合式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积极研讨和解决。
5.围绕学校教学比赛、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省课堂课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比赛,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程思政、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教学等方面组织教师开展研讨活动。
6.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对本教研室立项的省级、校级的教学工程项目进行建设和研讨。每个教研室原则上每学期确定1-3门课程,对标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认定工作的有关文件,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建设;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每个教研室打造1-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目标应聚焦课程教学理念先进、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注重课程思政、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
7.教改项目研究。针对如何开展“三教”改革进行重点,尤其是课程改革方面,至少开展一次主题研讨。研讨对学校立项的年度教改项目和延期结项的年度教改项目,督促项目负责人按计划开展研究。
8.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坚持“三高、三不变”原则,展开调研论证,召开专题研讨会。
9.围绕师生专业技能竞赛开展相关研讨活动,包括竞赛团队组建、竞赛小组培训、备赛和参赛等方面。
10.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围绕如何加强教研室建设,规范完善教研室工作制度,发挥教研室作用,有效开展工作等方面开展研讨。
11.其他应该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进一步规范对教研活动和教研工作的管理
1.教研活动以院部或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开展,原则上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原则上不少于2小时。全员参加,特殊情况必须向教研活动组织者请假。
2.按时报送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开学后两周内,各院部、教研室分别填报《教研活动计划表》(附件2和附件3),一式2份和3份,经院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按时报送教务处一份,院部和教研室各存档一份。
3.做好教研活动记录。明确教研活动记录人及职责,对每次教研活动进行详细记录,也可以在教研活动结束后再整理记录,并于教研活动结束一周内,交院部分管副院长(副主任),学期结束及时装订成册。
4.做好教研活动总结。各教研室要对阶段性的活动和专题活动及时总结,学期末要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教研室工作书面总结。
5.加强对教研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记录和教研室活动总结是院部教学管理状态考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务处将加强对教研室活动的督导,并在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表彰优秀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的重要依据。
6.保存好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典型教研活动要撰写新闻稿上传至院(部)网站(每学期不少于3次)。按照附件1、2、3、4、5顺序装订成册,以备学校检查。
7.提高教研活动在教学检查评分中的权重。
教务处
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