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上午,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综合教学中心532、534教室开展了示范课听课活动,院长徐金安,党总支书记朱冰冰,副院长魏华及全体教师参加。
此次“示范课”听课活动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重要课程,由杨攀、孙曼、戴丹璐三位老师进行展示。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示范课中,杨攀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的历史必然性。他指出,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倡导、推动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凝聚了磅礴力量。在讲解过程中,杨老师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与鲜活案例,如 “九一八事变” 后中国共产党号召抗日、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平型关大捷打破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等,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坚定的抗日决心、卓越的战略领导与顽强的战斗精神。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国民党在抗战不同阶段的政策变化,清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真相,领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示范课上,孙曼老师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她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乎民族尊严、国家安全、文化自信和人民幸福,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讲解过程中,孙老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与详实的数据,如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流浪地球》等国产优秀影视作品在国内外的广泛传播,生动阐述了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战略意义。同时,通过分析当前文化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的讲解过程中,戴丹璐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解读了邓小平理论中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戴老师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指明了方向。通过案例:深圳经济特区的崛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院党总支书记朱冰冰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体思政课教师要以此次示范课听课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思政金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示范课听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参与听课的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学习到了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对今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